奏的部首是什么
2024-09-25 08:31:29字说文明zòu
奏
奏【zòu】,会意字,像双手恭恭敬敬地捧着一棵树,并高高地举起,似乎在祭祀敬献。秦篆把这个字形改为从
[pěng]从夭的会意字,上面像是双手捧着吹奏乐器,而下面的“夭”则是甩起袖子翩翩起舞的意思。

说 文 解 字
《說文解字·夲部》奏:進也。从夲、从廾、从屮。屮,上進之義。
段玉裁注:引伸爲凡安舒之偁......从八之意,分之而勻適則平舒矣。
祭祀时演奏的音乐和舞蹈,都是敬献给祖先的。所以“奏”的本意是以乐舞敬神,由此引申出奉上的意思。
以「奏」作偏旁的形声字
挨揍的“揍”、
凑合的“凑/湊”、
肌肉纹理的“腠”、
车轮辐辏的“辏/輳”。
文 献 选 读
“《詩經·小雅·賓之初筵》:樂既和奏。”
这里的“奏”是演奏的意思。“乐既和奏”,即各种乐器的合奏。
“《詩經·小雅·賓之初筵》:各奏爾能。”
这里的“奏”是展示的意思。“各自拿出你们的本领。”
“《尚書·益稷》:暨益奏庶鮮食。”
这里的“奏”是提供的意思。“和伯益一起,把打猎获得的新鲜肉食分发给民众。”
“《尚書·舜典》:群后四朝,敷奏以言。明試以功,車服以庸。”
这里的“奏”是报告的意思。“四方的诸侯来朝见天子,报告各自的政绩。天子也会认真考察他们的政治得失,把车马衣服奖励给有功的诸侯。”
“《禮記·樂記》:樂者,心之動也;聲者,樂之象也;文采節奏,聲之飾也。”
乐,是内心感受的反应;声,是乐的表现手法;文采节奏,是对声的加工修饰。
“《禮記·樂記》:先王恥其亂,故制雅、頌之聲以道之,使其聲足樂而不流,使其文足論而不息,使其曲直繁瘠、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。不使放心邪氣得接焉,是先王立樂之方也。”
先王以乱为耻,所以制定了《雅》、《颂》,以诗乐来加以引导,使其乐声足以使人快乐而不放纵,使其乐章足以使人清新而不呆板,使其声调或曲折、或舒缓、或繁复、或简约,其音量的大小和节奏的快慢,足以感动人们的善良之心,而不让放纵和邪恶的气质得以玷污人们的心灵。这就是先王关于作“乐”的理念。
“《禮記·中庸》:宗廟之禮......踐其位,行其禮,奏其樂,敬其所尊,愛其所親,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,孝之至也。”
于宗庙中行祭礼,要按照规定的位置站立,向祖先行礼,演奏赞颂先祖的音乐,尊敬先祖所尊敬的,爱戴先祖所亲爱的,事奉死者就如同他还活着一样,这就是孝的极致。
成 语 典 故
先斩后奏
古时候握有重权的官员,遇有重犯时,不经请示先处决正法,然后再奏报朝廷。
《史記·張丞相列傳》:欲因此以法錯擅穿宗廟垣為門,奏請誅錯。......「吾悔不先斬錯,乃先請之,為錯所賣。」颜師古注:先斬而後奏。
西汉时的丞相申屠嘉与晁错有怨仇。听说晁错为了抄近路而凿开太庙的外墙,就想借此机会奏请汉景帝诛杀晁错。晁错得知后连夜拜谒汉景帝自首。待第二天上朝时,汉景帝说晁错凿的只是太庙外的短墙,并无罪过,反而责怪申屠嘉。申屠嘉后悔没有先斩后奏,回家后气得呕血而死。
野人奏曝
以前宋国有个农夫,经常穿着乱麻破絮勉强过冬。开春后下地农作,独自在太阳底下暴晒。他不知道天底下还有大屋和暖室,有丝绵裘皮。他回过头对他妻子说,“以晒太阳来取暖的方法,别人都不知道。我要把它进献给国王,肯定能得到重赏。”
现在喻指微薄的贡献。
《列子·楊朱》:昔者宋國有田夫,常衣縕黂,僅以過冬。暨春東作,自曝於日,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,綿纊狐狢。顧謂其妻曰:『負日之煊,人莫知者;以獻吾君,將有重賞。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