甄嬛传原著人物介绍(甄嬛传中人物的名字早已暗示了她们的命运!)
2024-10-01 08:32:34代丸子呀1-甄嬛阵营

名字里带水的多半是对甄嬛有帮助的人物。
温实初、沈眉庄、方淳意(淳儿)、叶澜依、玄清(原著中果郡王之名)、玄凌(原著中皇帝之名)、冯若昭(敬妃)、流朱、浣碧、槿汐
名字里带宝盖头的多半处在甄嬛的敌对阵营。
安陵容、慕容世兰(原著名字,剧版改为年世兰)、管文鸳(原著祺嫔,剧版改为瓜尔佳·文鸳)、齐月宾(端妃)、宜修、富察贵人、胡蕴蓉(仅在原著中出现,是甄嬛扳倒皇后之后对付的最后一人)
02-流朱

流:一种趋向,往往是不好的方面;
朱:大红色
流朱留不住,暗示流朱的死与红色有关。
流朱的结局正是为救病重的甄嬛而撞向侍卫的刀,最终死在血泊之中。
03-浣碧

浣:洗、涤除
碧:绿色
暗指浣碧帮助甄嬛和果郡王暂时洗清私通给皇帝戴绿帽一事;
又谐音“换婢”。
浣碧虽是以甄嬛的贴身丫鬟出场,但随着剧情不断推进,
我们知道,浣碧是“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”,浣碧不唤婢。
作为甄嬛同父异母的妹妹,只因生母是罪臣之女,才不得不隐瞒身份,做了甄嬛的侍婢。
04-浣碧生母(何绵绵)

剧中未提及浣碧生母的名字,但在《甄嬛传》原著中,
浣碧她妈是摆夷人,名碧珠儿。
认识甄远道之后,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原名字,即“何绵绵”。
源自“青青河边草,绵绵思远道”,
《陈情令》中魏无羡也曾拿自己叫“远道”来跟金氏侍女“绵绵”开玩笑。
这也解释了甄远道给私生女取名“浣碧”的原因,
谐音“唤碧”,表达对碧珠儿的思念。
05-夏冬春

春夏秋冬四季,名字里偏偏少了“秋”,暗示她过不了那个秋天。
最终被华妃赏了一丈红,用血染红那个秋天的枫叶。
落得个终身残废,在冷宫孤独终老。
06-颂芝

谐音“送之”,暗示会被当礼物送给别人。
年羹尧遭多人弹劾,华妃心生不安而将颂芝送给皇帝以探口风。
07-剪秋

秋:有“庄稼成熟”之意;
剪:除掉、除去;
乌那拉那·宜修皇后宫中有四大宫女:绘春、绣夏、剪秋、染冬。
剪秋作为景仁宫长是大宫女、皇后的陪嫁贴身侍婢,
协助皇后坏事做尽。
其中,最主要的就是除掉宫中其他嫔妃的子嗣。
最后在欲下毒谋害六阿哥弘曕事发后,受尽酷刑而咬舌自尽。
08-玢儿
玢:把一件完整的玉器剖开,一分为二。
暗示了玢儿无论在哪儿,哪家都会倒霉。

在甄嬛家里作丫鬟,甄远道一家流放宁古塔;
在祺贵人家作丫鬟,瓜尔佳氏获罪;
后作为浣碧陪嫁丫鬟入果郡王府,果郡王、孟静娴被毒死,浣碧撞死于灵前。
09-斐雯
谐音“绯闻”

祺贵人告发熹贵妃和温太医私通,斐雯作为证人之一,当着众人胡说八道,
给甄嬛制造了绯闻。
10-甄嬛

嬛:谐音“还”,
心灰意冷后选择出宫为尼,
遇到果郡王,二人相爱,本以为获得了此生“真爱”,
却在得知果郡王死讯后不得不“重还”宫中。
嬛:拆字来看,一个女子嫁给了四郎,最终变成了哀家。
这就是甄嬛的一生。